关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调查报告【家长必看】
大学生,天之骄子,无数这样那样的光环笼罩在他们的头顶。年少轻狂,挥霍青春,他们的生活似乎不可能有阴影。但是……
让我们来看看一些事实。
学生犯罪,杀害陌生人甚至至亲之人;
各高校自杀率居高不下;
学生中间的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
种种事实都说明,学生群体的光环虽然耀眼,却像玻璃鞋,脆弱易碎。
部分?触目惊心的事件和数字
当接连不断的大学生自杀似乎已不是新闻的时候,今天,大学考场里那个空荡荡的座位,是否再次震撼我们的心灵?
自杀事件:
2002年3月,身为教授儿子的黄毅留下遗书之后,大致内容是:学习负担太重,实在承受不了压力,不想活了。
2001年9月17日凌晨,郑州市海珠区某学院一名刚入校两天的新生无法适应新环境,连续失眠两天后从宿舍楼跳楼身亡。
2001年10月9日约凌晨1时,郑州某高校99级化学系学生石某不顾同学和女友的劝阻,从海印桥上纵身投江结束了年轻的生命,遇难的还有另外一位救他的大学朋友。经调查,石某先后谈了3个女朋友都不顺利,加上父亲又下岗,觉得自己学习成绩又不好,对不起家里人。
2001年11月,郑州某大学新闻系2001届毕业生梁某,参加工作不到半年在家采用电击方式自杀身亡。毕业后,梁某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觉得压力很大,身边又没有特别谈得来的同事。面对种种不顺心,性格内向的她很少和家人沟通,越来越封闭,对生活、事业感到绝望。
2001年12月31日上午,郑州市五山某高校2000级研究生坠楼身亡。据了解,他们研究生的每门课要根据成绩排名,排在比较后5%~10%的学生,给予黄牌,累计三个黄牌就换一个红牌,得红牌的学生毕业难度较大。该学生可能是成绩太差,受不了刺激。
犯罪事件:
《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即将毕业的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学生周一超参加公务员应聘,因体检不合格被取消录取资格后,竟用尖刀行刺嘉兴市劳动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造成1死1伤。
2002年3月上午,郑州市人民检察院一分院批准逮逋了涉嫌故意杀人的大学生马晓明。只因功课不好被学校“劝其退学”,上个月,自感没法向家里交待的马晓明把自己的爸爸和奶奶杀死了。
2002年3月,在郑州市某高校发生了一起杀人碎尸案,犯罪嫌疑人因为感情的纠葛,残忍地将同班女友杀害并肢解。
22岁的刘海洋,原清华大学机电系学生。2002年一二月间,他先后两次在郑州动物园熊山黑熊、棕熊展区,分别将事先准备的氢氧化钠(俗称“火碱”)溶液、硫酸溶液,向展区内的黑熊和棕熊倾倒,致使3只黑熊、2只棕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伤熊”案一时间成为人们口耳相传的热点。
……
一桩一桩血的事实,像针一般扎进我们的眼睛,你是否感觉到触目惊心?
比事实更加触目惊心的,是数字。
卫生部2002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座谈会公布的调查统计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有焦虑不安、恐怖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而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只有不足1/5的患者得到了适宜的治疗。
据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凤介绍,我国17岁以下未成年人约3.4亿,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大学生中,16.0%至25.4%的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状等为主。近几年,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上升的趋势。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前途无量的年轻人走上不归路?
第二部分?都是心态惹的祸?
2002年自杀的黄毅,父亲是大学教授,无论是家庭条件还是家教情况都是不错的。黄毅所在的生物系一位老师惋惜地说:“他明天还有一门遗传学考试,这是本学期的比较后一门考试了。”19日学校开始放寒假。据熟悉他的人讲,他性格比较内向,加上是走读生平时不住校,同学之间交流相对较少。“其实学校已经实行了学分制,万一这学期考试不及格下学期还可以重修,过关还是比较容易的。”
有关人员向记者证实,黄毅留有一份100字左右的遗书,大致内容是:学习负担太重,实在承受不了压力,不想活了。
而杀害劳动人事部门工作人员的周一超因被检查出有乙肝“小三阳”,按公务员招考条例,属于不合格。周的笔试成绩为134.5分,与另一名考生并列第四;综合成绩为73.1分,排名第八。
据周的同学反映,周平时性格十分内向,但对他这种失去理智的行为,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周母系嘉兴一电影院放映员,周父已于1993年因病去世。悲剧发生后,当地各界人士均感震惊。
……
这些孩子都怎么了?或者杀人,或者自杀,都不把生命当回事。他们不知道应该尊重生命吗?
仅仅这些名词——心态、欲望、期望、脆弱……——就能解释一切过激的颓废的行为么?弗洛伊德认为,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越高,人类的心理压力就越大。这个论调在提出的当时曾经被人斥为过于悲观,但在现实中,心理压力——尤其是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醒目地被提上了社会热点的高度。
到底是什么惹的祸?
着名心理学家陆建华在接受新浪观察采访时认为:作为大学生人群来讲,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一个人群。这部分人群在人格和心智逐渐独立后,生活和经济上却得不到的独立。其次,大学生们又是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还没有融入社会,但同时对自己的各方面普遍存在着比较高的期望值。所以,当现实理期望值达不到统一,也就是说当出现个人挫折时,往往容易发生心理问题。这也反应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普遍偏低的现状。
大学生进入学校以来,家庭、社会、身边的亲朋好友都眼巴巴盯着他们,期望很高,他们的压力不可谓不大。新浪的一位网友忧伤地说:“其实你们根本不会理解我们这些人的,各种不同的的压力压得我们真的受不了,受不了……但是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说清楚这些压力,真的,真的……有很多很多说不清楚,说不清楚……学习的负担,父母的期盼,老师的叮嘱……很多很多让我们真的不知道怎么办……
实际上我们还没长大,真的还没长大,承受不了你们给我们的那些……或许你们没感觉得到,我们自己也没有感觉得到——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自己强调自己已经长大了,实际上我们还是很小很小……
那些自杀的我们的同龄人我们听到这个消息或许会感到很惊讶,但是联想到自己也就很正常了,或许明天的我们就是下一个他们了……
我真的好希望你们不要给我们太多的压力,太多的负担,太多的……不过,我们自己也说不清希望什么……或许,那一步才是比较的结局……
人的一生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我们想那是我们已经做完或者没法做完的事情的比较美好的结局,或许明天的你们见到的以是另一个世界的我们,请不要惊奇,也不要惋惜,这或许就是比较美的结局,比较美的结局……”
这位网友显然也是正处于彷徨之中。
不止是社会压力,家庭环境对于青年学生的性格塑造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青年学生自杀与犯罪事件中的主角幼年都有心理阴影存在,当然,不能对此一概而论,家庭因素也并不起决定作用,但是家庭如果并不,多少还是会对一个人人格完整性和后天性格有一些影响。单亲家庭、离婚率增高,社会问题一一影射到青少年教育中来,影射过来的全是阴影。
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署名文章认为:应试与功利教育出来的学生往往没有自我,不懂个性,上学就是去服从规矩。这样的孩子十分冷漠。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像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把硫酸泼到狗熊身上、大学学生烹调小狗都说明了这点。新浪观察去年曾与南方都市报联合进行过一次关于青少年犯罪的调查,几乎半数以上的人认为,教育体制的问题也是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之一。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升学和就业无不面临一次一次的考试,而考试又无不以分数为评判标准。分,分,学生的命根。上述案例中杀害自己爸爸和奶奶的马晓明就是因为考试的问题,走了极端。可见,我们的教育体制确实有值得重新思考和定位的地方。
我国有3000万心理有问题的儿童、青少年,而目前从事儿童精神科工作的医生不到100名。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再加上传统观念中心理疾患不是病,看心理医生丢人等陈腐的思想,有了心病不能医、不去医成为心理疾患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有社会学家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佛家和道家都是自省其身,而西方的基督教是重于交流、倾诉。更有人认为基督教是现代心理学的重要起源,恐怕不无道理。
第三部分?如何在生活和学习中获得平衡?
比较实际的问题,需要比较具体的症状来作为触媒。
青少年面对的具体心理问题,大概可以表现为自卑内向、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状等。
如何消除自卑?郑州航空航天大学的许伟说,他刚进学校的时候,觉得旁边都是一些很厉害的人物,他自卑得不得了,甚至在课堂上被老师叫起来发言都战战兢兢:“我看看四周,好像所有的人都在嘲笑我,我更紧张了,什么也说不出来。”许伟的自卑终于在一次体育课上爆发出来了,他替同学拣篮球,不小心摔了一跤,旁边的同学哄堂大笑,他坐在地上就哭了起来,而且之后更不说话了,脸色也越发阴沉。
“终于有一天我们班主任发现我的异常,他找了心理学系的一位老师给我定期做心理辅导,大概到大三的时候,我就好了,终于可以和同学一起打球了,也不怕别人笑话了。”
许伟的实际经验告诉我们,自卑不是不可以克服的,重要的是要走出步,要学会信任别人。
焦虑不安也是大学生们经常需要面临的有害情绪。这种情绪尤其在考试前后发作得频繁。郑州农业大学的肖晓冰同学说:“我每次考试前都特别紧张,不知道为什么,有一次甚至把例假都吓回去了……”她的脸红了,但还是勇敢地继续说了下去,“我发现我的这种不安越来越严重了,甚至晚上躺在床上想到什么事情就浑身发抖,失眠。后来我父母带我去做心理咨询,医生和我谈了很多,我终于没有任何压力地谈了一次话,之后,我慢慢学会了缓解压力的方法,比如游泳、听喜欢的音乐、找朋友一起散步等等,只要生活有规律有意义,就不怕任何情绪。”
神经衰弱一般表现为失眠、健忘、焦躁、易怒等等。心理咨询配合药物治疗比较有效,但是北医三院的神经科张医师说:“轻微神经衰弱患者千万不要借助安眠药入睡,可以试着做瑜伽或者做全身按摩。”
强迫症是一种心理症状,跟平时的习惯有关。郑州大学的方盈峎同学说:“他们都说我有强迫症。我很怕感冒,一旦有一点症状,我就马上吃药,而且戴口罩直到症状消失为止,发展到后来,同屋的同学打喷嚏我都戴上口罩躲得远远的,流行感冒的时候我压根儿不敢出门。”
“治疗强迫症的好方法大概是反面强迫吧。”方同学继续笑着说,“同学们强迫我看感冒的科教片,一旦我感冒,他们就马上离我远远的,不理我,我终于认识到我的行为有多么可笑了,慢慢也就矫正过来了。”
陆建华接受采访时说:家长也好,学校也好,都应该试着用各种手段去教会大学生,怎样拥有更为弹性的心态去对待生活,怎样更宽容的去对待他们面临的各种大大小小的人生挫折。从中国大学生的种种现状和系列案例来看,这一点犹其重要。我还记得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曾有一位美国学生告诉我,你们中国大学生活得太沉重了,只是在活着,而不是在生活。什么是大学生活?大学生活是生活的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生活的预备状态。如果我们的大学生们仅仅把大学阶段当作未来生活的预备阶段来严阵以待,免不了会产生各种紧张感和压力情绪。学校和家长要从根本上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过正常有益的生活,帮助他们选择多样性的校园生活,参加丰富生活的社团,勇敢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要鼓励大学生们与各种不同类别的群体进行充分沟通与交流,了解自己以外的人群的生活生存状态。二、对我们的学校而言,还应该做到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到特别的关照。这种特别关照有两层意思。其一,是要主动和温和地去帮助他们。其二,这种帮助要讲究心理辅导技巧,不要事与愿违,去强化学生的“有病”和“自卑感”。这对还未真正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们很重要。比如现在大学校园里面的贫穷大学生,这部分人在学校有和别的同学相比举手投足都存在自卑感。如果学校方面没有去正确引导,而采取了一些比较强硬和僵化的手法,较会激化贫穷学生的心理,使他们产生反感,引起别的不良后果。这是教育人士需要引以为戒的。第三、自信。培养大学生们的正确自信。过度自信所带来的过高期望值和极端不自信的自卑都是产生心理疾患的前提。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在个别问题个别对待,实事求事,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自信心。如果我们能做到以上三点,就能很大程度上帮助身处压力下的大学生们渡过这段人生的坎。第四、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在学会自我调节,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自我合理化”。就是说要多一点阿Q精神,善于用各种理由把环境进行合理化,尽量减少挫折感,缓解外部环境带给自已的种种压力。
郑州师范大学心理系的一位博导赞同陆建华的观点,她在接受新浪观察电话采访时认为,自己觉悟不如对人倾诉,对人倾诉不如寻找心理医生救助。这位博导的诊所如今已经车水马龙,寻求救助的学生络绎不绝。
“很多时候,像心病不是病、有问题看心理医生丢人这些观念必须要厘清。否则就会出现严重的心理疾患、自杀、犯罪、人格分裂等。”这位教授比较后说。
- 上一篇:[转]培养儿童好行为的原则
- 下一篇:[转]让你终生受用的四则寓言
-
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志2014-05-10
从专业上讲,人的心理健康只有相对标志,没有界线,只有量的变化,没有质的区别。儿 童处在迅速发展时期,心理健康的标志有如下几方面:一是智力符合常态。心理健康的儿童智力是正 常的,多数孩子的智商(IQ)在85-115分之间。他们能够适应一定的学习生
-
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其心理卫生服务2014-05-10
本中心推荐咨询师: 单友荷 郭兰婷 黄 颐 向孟泽 况伟宏 康 林 王 雪 *儿童的心理问题包括以下内容 一、行为问题: 破坏行为、活动过多、过度畏缩、过度固执、重复动作、怪异行为、肌肉抽动、自杀倾向 二、情绪问题: 恐惧害怕、焦虑烦躁、情绪低落、难以控
-
心理问题可成为老年人躯体不适的罪魁祸首2014-05-10
患者张某,70岁,15余年前丈夫得肝癌去世后逐渐出现心情不好,高兴不起 来,觉得生活没有意思,不想做事情。睡眠差,每天晚上都难以入睡,上床后至 少2个小时才能入睡,遂自行服用安眠药。服药后睡眠改善,但仍情绪低落,总担 心自己的身体会不会有什么癌症之